根据商务部网站手机配资,9月12日,中国商务部发布新一期《美国履行世贸组织规则义务情况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对去年8月发布的首份报告进行更新。
《报告》对美国履行世贸组织(WTO)规则义务情况进行了梳理和评价,并列明了对美产业补贴等十一个关键领域经贸政策措施的具体关注。《报告》认为,美国作为多边贸易体制的重要创立者和主要受益者,理应在守规践诺方面发挥表率作用,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的权威性和有效性。但如今,美国已成为多边贸易体制破坏者、单边主义霸凌行径实施者、产业政策双重标准操纵者以及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扰乱者。
商务部世贸司负责人介绍,《报告》发布一年来,美国仍不断将经贸问题政治化、武器化,不实指责中国“产能过剩”和实施“经济胁迫”,自己却打着“去风险”的幌子,肆意挥舞“关税大棒”,持续升级单边制裁,大搞“小院高墙”“脱钩断链”,给多边贸易体制带来严峻挑战,严重损害世贸组织成员共同利益。基于上述背景,商务部对《报告》内容进行更新并再次发布,继续表达对美相关政策措施的严重关注。
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副会长霍建国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美国的许多做法未能遵守世贸组织(WTO)的相关规则,如采取“301条款”征税措施、泛化及滥用“国家安全”概念以及推行歧视性的产业政策等。
“对于美国的这些做法,我们该抵制的应坚决抵制。中国已经在WTO对多个案件提起诉讼,这一过程将使美国的国际声望受到影响。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不能一方面破坏市场规则,另一方面却无人指责其行为。中国在这一方面率先指出了美国的破坏性作用,这一点是非常明显的。”霍建国称。
美国破坏多边贸易体制
《报告》称,美国是多边贸易体制的重要创立者以及主要受益者。但如今,美国却阻碍WTO正常运行,破坏WTO的争端解决机制(DSB),选择性执行DSB裁决,并挑战发展中成员特殊和差别待遇。
具体而言,2017年以来,在DSB上诉机构成员任期陆续届满并出现空缺的情况下,美国以上诉机构存在一系列体制性问题为由阻挠上诉机构成员遴选,致使上诉机构陷入“瘫痪”。截至2024年5月,美国已连续76次在WTO的DSB例会上,否决启动上诉机构成员遴选程序的相关提案。
《报告》还提出,美国一方面竭力阻挠上诉机构成员遴选并导致上诉机构“瘫痪”,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上诉机构成员空缺的状态,通过对自身不利的专家组裁决提起上诉,恶意阻止专家组报告通过和生效。
北京高文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管健对第一财经记者解释称:“美国对多边贸易体制影响最深远、破坏最大的行为,可能就是造成WTO上诉机构的停摆。停摆之后,美国还采取了一系列行动,进一步削弱了多边贸易体制的有效性和权威性。最典型的例子是,在输掉案件后,美国依然继续上诉。尽管上诉机制停摆,基于法律规定,美国仍然享有上诉权,于是美国在一审判决后依然选择上诉,导致案件无法生效。这种行为毫无疑问严重削弱了WTO的权威。”
此外,在WTO已裁决美国的“301条款”征税措施违反WTO规则的情况下,美国罔顾WTO规则,执意采取单边行动。《报告》称,美国于2024年4月发起针对中国海事、物流和造船业的调查,并于5月发布复审结果,在承认近年来中方在促进贸易公平方面取得进步的情况下,仍宣布进一步提高自中国进口部分产品的关税。
霍建国认为,“301调查”是美方不遵守WTO规则的典型案例。他称,WTO并不认可“301调查”程序,但美国仍然坚持通过这一途径单方面解决问题,导致争议不断。美方在“301调查”下征收关税的决定往往非常随意,完全背离了WTO相关规则。
管健表示,从WTO规则的角度来看,“301条款”有两个明显的违规之处。首先,加征的“301关税”远远超出美国在WTO中的关税约束承诺,其次,美国对其他国家的产品没有加征关税,唯独对一国产品加征,这明显违背了WTO的最惠国待遇原则。
扰乱全球产业链供应链
《报告》称,美国推出的所谓“去风险”政策不断在全球制造新的风险。近年来,美国以“安全”为名将经贸问题政治化、武器化和泛安全化,大肆推行“小院高墙”“脱钩断链”政策,严重扰乱国际经济秩序。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美国政府建立了“供应链韧性峰会”“美欧贸易和技术理事会”(以下简称TTC)“美日经济安全磋商会议”“矿产安全伙伴关系”等机制,不断推动强化“供应链联盟”。同时,美国还推进各类歧视性双边和区域合作安排,这些合作安排往往出于实现非贸易目标,并且适用的是其国内标准而非全球标准。美国甚至通过在其国内法中创设不同于WTO认可的自贸区概念,企图规避WTO最惠国待遇原则的约束。例如,2023年3月,美国和日本签署一项关于关键矿产的协议,承诺对锂、钴、锰、镍和石墨等关键矿物相互之间不采取进口数量限制,也不征收出口税。
《报告》认为,这种偏离多边贸易体制并将少数成员安全凌驾于全球共同安全之上的“去风险”政策,进一步加速全球经济的“脱钩断链”,在全球范围内制造更多风险。
霍建国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这种歧视性的双边或区域性贸易安排,或所谓的“排他性小圈子”,与WTO的原则相悖。“WTO提倡自由贸易,通过全球的相互交换提高生产率,增加国民福利。美国从大国竞争的角度出发,针对中国作出一系列产业链安排,明显违背了WTO规则。例如,在芯片领域,美国到处建立针对中国的封锁机制,动员某些关键原材料供应国,签署类似‘矿产安全伙伴关系’的协议,都是对自由贸易原则的冲击。”他称,“当前全球贸易本已增长疲弱,而美国频繁出手干预,进一步阻碍了全球贸易的发展,使得贸易面临非常艰难的局面。”
管健提出,这些所谓的“排他性小圈子”,通常以国家安全为由,试图把矿产贸易限制在内部成员之间,排斥与中国的贸易,例如在稀土供应链方面;或者以环保或人权为借口,声称要确保供应链的弹性和安全。
“WTO的最惠国待遇和非歧视性原则通常落脚在具体货物和服务是否获得平等待遇上。如果这种歧视性安排明确落实到具体政策文件上,如美国《通胀削减法案》中明确规定不允许从中国采购矿产,那么这种措施就涉及到具体产品领域,可能就违反了WTO的最惠国待遇规则。”管健解释称。
产业政策上的双重标准
《报告》称,长期以来,在产业政策问题上,美国对自己和其他成员奉行不同的“标准”。近年来,美国政府甚至完全无视WTO的补贴纪律,肆无忌惮地巨额补贴电动汽车、关键矿产、清洁能源、发电设施、半导体等产品生产,以帮助其产业获得人为竞争优势。但另一方面,美国对其他成员特别是发展中成员实施的支持国内产业发展的合理政策横加指责,甚至通过炒作中国新能源产品“产能过剩”,为其搞单边主义、实施贸易保护政策正名。
例如,《2022年通胀削减法》中,美国政府计划向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光伏、关键矿产等产业提供的可诉补贴甚至是禁止性补贴高达3690亿美元。在针对电动汽车的补贴中,该法案要求获取补贴的前提是,关键矿产含量必须有一定比例是在美国或与美国有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提取、加工或回收,电池组件需在北美地区生产和组装,且关键矿产和电池组件的生产不得由“受关注的外国实体”完成,新电动汽车的最终组装也要在北美境内进行等。
在《2022年通胀削减法》和《2022年芯片与科学法》等歧视性产业政策中,美国还特别提出“受关注的外国实体”概念,进一步扩大获得补贴的限制。在针对清洁能源的补贴中,纳税人须证明生产产品所用设施组成部分的钢、铁或者制成品等是在美国及北美其他国家生产并且达到一定比例,才能获得税收抵免。
管健称,美国并非利用模糊空间或灰色地带实施补贴,这些行为已经赤裸裸地违反WTO规则。“在新能源领域的补贴中,特别是《2022年通胀削减法》,补贴的发放与使用美国原材料挂钩,或者作为税收抵扣的依据,这些行为可能构成WTO禁止性补贴。”他说。
霍建国也称,美国在产业政策上的双重标准已经“不加掩饰”。上述两项法案中夹杂了多种歧视性政策,而“国际规则的基本原则是应该一视同仁,不能针对某个特定国家采取特殊待遇。美国在这些法案中的许多措施实际上是直接针对中国的”。
商务部世贸司负责人称,以世贸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是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贸易的基石。世贸组织是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组织,也是成员驱动的国际组织手机配资,其有效运转依赖各成员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充分履行义务,也需要成员之间相互监督、共同合作。当前多边贸易体制面临巨大挑战,商务部希望《报告》的发布有助于继续敦促美国及时纠正错误言行,践行承诺、遵守规则,更好发挥主要成员的应有作用,与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成员一道,共同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共同推动世贸组织改革取得积极进展,使多边贸易体制在全球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推动实现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
2024-11-14
2024-11-09
2024-11-06
2024-11-03
2024-10-30
2024-10-28
2024-10-23
2024-10-19
2024-10-16
2024-10-15
2024-10-13
2024-10-11
2024-10-06
2024-10-04
2024-09-28